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
产品方案
Product Plan for Ozon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
攻坚目标
到 2025 年,细颗粒物(PM2.5)和臭氧协同控制取得积极成效,全国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,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 87.5%,挥发性有机物(VOCs)、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 2020 年分别下降 10%以上。(此内容源自生态环境部网站环大气〔2022〕68号文件)
攻坚思路
坚持协同减排、源头防控,聚焦臭氧前体物 VOCs 和氮氧化物,加快推进含 VOCs 原辅材料源头替代,实施清洁能源替代,强化石化、化工、工业涂装、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及油品储运销 VOCs 深度治理,加大锅炉、炉窑、移动源氮氧化物减排力度。坚持突出重点、分区施策,以 5—9 月为重点时段,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、长三角地区、汾渭平原为国家臭氧污染防治攻坚的重点地区,珠三角地区、成渝地区、长江中游城市群及其他臭氧超标城市在国家指导下开展攻坚。坚持科学监管、提升能力,强化臭氧污染防治科技支撑,完善臭氧和 VOCs 监测体系,提高治理设施运维管理水平,精准有效开展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,提升执法监管能力。(此内容源自生态环境部网站环大气〔2022〕68号文件)
攻坚行动
推进含 VOCs 原辅材料源头替代行动,加快实施低 VOCs 含量原辅材料替代,开展含 VOCs 原辅材料达标情况联合检查;推进VOCs污染治理达标行动,开展简易低效 VOCs 治理设施清理整治,强化 VOCs 无组织排放整治,加强非正常工况废气排放管控,推进涉 VOCs 产业集群治理提升,推进油品 VOCs 综合管控;推进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提升行动;推进臭氧精准防控体系构建行动;推进污染源监管能力提升行动。(此内容源自生态环境部网站环大气〔2022〕68号文件)
应用案例
——

集成气溶胶、voCsNHs、以及卤化物(HF/HCI)等特殊因子并结合气象五参数分析仪(温度、湿度、风向、风速、气压)对区域环境进行24小时连续在线监测。
采用非分散红外技术(NDIR)检测CO/CO2/HC,采用特有的色散紫外(DUA)光谱检测技术检测NO及颗粒,快速(0.7s)对排气污染物进行检测。